• 正文
  • 相關推薦
申請入駐 產業(yè)圖譜

英特爾買下Mobileye無意造車,更看好自動駕駛平臺的價值

原創(chuàng)
2017/08/16
4
加入交流群
掃碼加入
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
參與熱點資訊討論

英特爾完成對 Mobileye 收購的新聞充斥著各大媒體頭條,事到如今英特爾終于補齊了傳感視覺這一模塊。自動駕駛汽車被視為未來汽車的發(fā)展方向,市場預測,到 2025 年,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(guī)模將達到 420 億美元;2030 年,將有 1.2 億輛不同程度的無人駕駛汽車上路;2035 年,無人駕駛汽車將占全球汽車銷量的四分之一,占領這一高地似乎是汽車廠商決勝未來的一大法器。而縱觀這幾年自動駕駛汽車的發(fā)展現狀,首先沖在前面喊的卻不是汽車廠商,而是谷歌、百度這樣的互聯網巨頭,他們憑借自己的軟件技術優(yōu)勢似乎更有能力實現自動駕駛。自動駕駛汽車同樣離不開硬件支撐,英特爾作為處理器老大終于坐不住了,在 PC 衰落,智能手機飽和的大背景下,英特爾急需轉向一個有著潛力可挖的市場。此時,自動駕駛汽車映入它的眼簾,不得不說英特爾有著卓越的行動力。

為了打造自動駕駛平臺,堅持“買買買”的路線
為了能夠在自動駕駛領域占據一席之地,英特爾選擇了收購這種最快的突圍方式。

2016 年 8 月,英特爾以 4.08 億美元收購人工智能AI)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 Nervana Systems。Nervana 成立于 2014 年,擁有為深度學習而全面優(yōu)化的軟件和硬件堆棧,其研究的深度學習芯片處理速度是 GPU 的 10 倍等特點。英特爾表示會把 Nervana Systems 相關產品整合到芯片或者多芯片封裝中。例如把 Nervana Engine IP 加到一個至強 CPU 中,可以提供一個低成本的方法來實現性能的加速,將 Nervana IP 產品化,進而提升自己通用芯片(CPU)的計算能力,滿足 AI 開發(fā)和應用對于數據中心芯片的更高需求。

2016 年 9 月,英特爾收購了低功耗計算機視覺硬件制造商 Movidius,它的旗艦級產品采用的是 Myriad 2 芯片架構,與谷歌的 Tensor 處理單元專用集成電路(ASIC),只支持一種類型的運算不同,Myriad 2 處理器是一款可編程的處理器,能夠支持各種精度模式,并在不同的框架下實施神經網絡訓練。開發(fā)者可以使用相關的軟件開發(fā)工具包定義自己的處理流水線,然后使用 Myriad 的手動優(yōu)化庫將自定義的流水線運行在芯片上。

遇見英偉達,有對手才有斗志
英特爾以上的兩場收購,貌似都是對準了人工智能領域,然而自動駕駛離不開人工智能的數據支持。以 GPU 見長的英偉達專門針對自動駕駛推出了 NVIDIA DGX-1,實現了與硬件、深度學習軟件和開發(fā)工具的全面集成,可運行熱門的加速分析應用程序。 NVIDIA DRIVE PX 平臺更是能夠連接方向盤、多臺攝像頭、雷達 / 激光雷達(如有)和用于數據存儲的 SSD。如同主板進行工作,平臺中的軟件可以連接車輛(通過攝像頭或雷達)看到駕駛員如何反應(向左或向左轉動方向盤)。然后比較駕駛員的反應和如果沒有駕駛員時軟件預測的反應。軟件預測的反應與駕駛員的真實反應之間的差異是“錯誤”。然后使用該錯誤來校正軟件的權重,以便能夠以更高的精度預測未來的正確反應。這個過程稱為“訓練”,它只能通過連接到 Drive PX 平臺的 GPU 進行。

特斯拉就采用了英偉達的 Drive PX 2 自動駕駛芯片,奧迪峰會上發(fā)布了 2018 年的旗艦車型 -A8,A8 的自動駕駛系統使用的是奧迪定制開發(fā)的名為 zFAS 的處理器。ZFAS 是奧迪、Mobileye、英偉達和德爾福合作的成果,該處理器的發(fā)布時間為 2015 年 3 月。ZFAS 集成了 Mobileye 的 EyeQ3 處理器和來自英偉達的“新”(就當時而言)Tegra K1,業(yè)界更看好英偉達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發(fā)展。

英特爾于是下了血本,斥資 153 億美金收購了自動駕駛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Mobileye,這家公司在開發(fā)自駕車系統的視覺感測器及處理演算法上已有多年開發(fā)經歷,并在這塊領域建立起領導地位,加上 Mobileye 在視覺處理自駕車領域擁有絕大多數市場占有率,并與所有關鍵的汽車及卡車制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,這些資源讓英特爾在完成收購后,將具備完整了解這塊市場、直接對這塊市場演進方向形成影響力,以及了解幾乎整個自駕車市場需求的能力,加上 Mobileye 參與了奧迪 A8 自動駕駛系統 zFAS 處理器的聯合開發(fā),為以后英特爾開發(fā)自動駕駛平臺鋪平道路。

搭建自動駕駛平臺,成為系統供應商
英特爾進軍自動駕駛汽車領域要制造汽車嗎?這樣做似乎是一場沒有準備的戰(zhàn)役,不說沒有制造整車的經驗,就是銷售渠道也無法和市場上現有的汽車品牌抗衡。自從在移動處理器領域失手以后,英特爾似乎回歸了理性,明白了自己的優(yōu)勢在于處理器,于是開始圍繞處理器進行布局。這場針對 Mobileye 的收購英特爾似乎也沒有盲目地要去制造汽車,而是看中了 Mobileye 的產品和技術實力,預計三年后,7nm EyeQ 處理器將能達到每秒 15 萬億次操作。借助英特爾的幫助可以每秒達到 24 萬億次操作,可以和英偉達的汽車處理器較量一番。

英特爾把自己的目標定位在提供大數據技術或方案,面向的客戶是福特、通用、戴姆勒等汽車制造商。英特爾或 Mobileye 將會為客戶提供軟件、處理器、傳感器、人工智能、連接器云計算平臺。汽車制造商采用英特爾的平臺可能會加速其自動駕駛汽車戰(zhàn)略,而且減少自身開發(fā)費用。

英特爾已經打造了一個擁有 100 輛測試車的自動駕駛車隊,今年年底首批測試車就將正式開始路測,未來有可能制定汽車制造商能夠采用的通用標準。做標準是做市場的最高境界,但是想做標準的想必不止英特爾一家,英偉達、谷歌、百度、Uber 都不會放棄這樣的機會,除非他們成立一個聯盟,才會停止無休止的爭斗。英特爾的夢想是好的,但是實現起來競爭壓力巨大,何況這些產品都是收購而來,需要后期進行大量整合。相對而言,英偉達這種原生公司似乎進行起來更順暢。加上百度已經發(fā)布了 Apollo 計劃,將自動駕駛汽車平臺放開出來,路線貌似和英特爾驚人的一致,最后要的贏家要有強大整合能力和號召能力。

與非網原創(chuàng)內容,未經允許,不得轉載!

更多相關內容,請參照:與非網自動駕駛專區(qū)。


 

英偉達

英偉達

NVIDIA(中國大陸譯名:英偉達,港臺譯名:輝達),成立于1993年,是一家美國跨國科技公司,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圣克拉拉市,由黃仁勛、克里斯·馬拉科夫斯基(Chris Malachowsky)和柯蒂斯·普里姆(Curtis Priem)共同創(chuàng)立。公司早期專注于圖形芯片設計業(yè)務,隨著公司技術與業(yè)務發(fā)展,已成長為一家提供全棧計算的人工智能公司,致力于開發(fā)CPU、DPU、GPU和AI軟件,為建筑工程、金融服務、科學研究、制造業(yè)、汽車等領域的計算解決方案提供支持。

NVIDIA(中國大陸譯名:英偉達,港臺譯名:輝達),成立于1993年,是一家美國跨國科技公司,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圣克拉拉市,由黃仁勛、克里斯·馬拉科夫斯基(Chris Malachowsky)和柯蒂斯·普里姆(Curtis Priem)共同創(chuàng)立。公司早期專注于圖形芯片設計業(yè)務,隨著公司技術與業(yè)務發(fā)展,已成長為一家提供全棧計算的人工智能公司,致力于開發(fā)CPU、DPU、GPU和AI軟件,為建筑工程、金融服務、科學研究、制造業(yè)、汽車等領域的計算解決方案提供支持。收起

查看更多

相關推薦